在中国国家能源局的指导下,2014年7月由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组织完成对《南疆四地州光伏发电规划》(20142020年)的评估。
市场竞争靠的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创新能力,这样才能推动产业进步和成熟。在资金链日趋紧张的当口,英利还传出变相裁员、拖欠工资的消息。
因盲目扩张带来严重亏损,是自身策略和管理出了问题。公司日前发布的二季报显示,营收净利双双下滑,亏损额创新高,同时还有10亿元的中期票据将到期。为此,中电光伏必须在未来180天内重新达到MVPHS的最低要求,并连续保持10个交易日,如果达不到则可能会被取消上市资格。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在接受采访时对上证报记者如是说。经历了金融危机与海外双反的双重洗礼,中国光伏行业正逐渐走出低谷,但一些积重难返的昔日龙头或许已等不到未来。
过去,政府从政策层面支持这些企业,没有很好地管理和引导,行业经历了前几年自由无序发展、盲目扩张,结果导致全面亏损,既交了学费,又得了教训。一位在天威、英利都工作过三年的业内人士告诉上证报记者,天威的问题一是扩张太快。专家指出,目前光伏组件利润率很低,只有2%-3%,而且市场竞争比较激烈,而光伏电站可能产生稳定的现金流,政府补贴也使得盈利预期非常明朗。
事实上,受光伏行业整体政策性影响,爱康科技近年来也不断向下游延伸产业链,大手笔投资太阳能光伏电站。种种迹象显示,作为曾经专注上游制造业环节的爱康科技正在加快向光伏发电运营商转型。9月15日,爱康科技(0 +0%,咨询)发布公告称,公司拟自筹资金16亿元人民币分别在上海、青海、甘肃、内蒙古设立4家售电公司。售电牌照的相关获得标准和要求,尚需政策文件的落实和明确,公司将密切关注相关政策,积极布局。
不管是收购光伏电站,还是设立售电公司,都是爱康科技加快转型光伏发电运营商的重要措施,随着爱康科技逐渐转变为发电光伏运营商,将摆脱上游制造业的低价竞争,未来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爱康科技表示,投资设立售电公司并积极争取售电牌照符合电力体制改革的需要,符合公司的业务发展需要,公司利用规模优势和行业地位,提前布局售电市场,有利于公司开拓售电及相关业务市场,提升公司整体盈利水平,完善公司战略布局
9月15日,爱康科技(0 +0%,咨询)发布公告称,公司拟自筹资金16亿元人民币分别在上海、青海、甘肃、内蒙古设立4家售电公司。不管是收购光伏电站,还是设立售电公司,都是爱康科技加快转型光伏发电运营商的重要措施,随着爱康科技逐渐转变为发电光伏运营商,将摆脱上游制造业的低价竞争,未来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爱康科技表示,投资设立售电公司并积极争取售电牌照符合电力体制改革的需要,符合公司的业务发展需要,公司利用规模优势和行业地位,提前布局售电市场,有利于公司开拓售电及相关业务市场,提升公司整体盈利水平,完善公司战略布局。专家指出,目前光伏组件利润率很低,只有2%-3%,而且市场竞争比较激烈,而光伏电站可能产生稳定的现金流,政府补贴也使得盈利预期非常明朗。
种种迹象显示,作为曾经专注上游制造业环节的爱康科技正在加快向光伏发电运营商转型。售电牌照的相关获得标准和要求,尚需政策文件的落实和明确,公司将密切关注相关政策,积极布局。事实上,受光伏行业整体政策性影响,爱康科技近年来也不断向下游延伸产业链,大手笔投资太阳能光伏电站到2020年全球完成350吉瓦光伏装机目标,要求从2013年到2020年平均每年完成40吉瓦的装机容量,这相当于2013年光伏组件生产总量,同时还要求光伏制造能力达到60吉瓦/年。
例如美国没有制定国家指标,只有几个邦建立了可再生能源组合标准,其中对太阳能指标进行了明确。光伏组件生产增速放缓和利用率下滑引发全球光伏市场效应,光伏企业走向精简与合并。
例如,德国向国际能源署报告称,德国在2008年底拥有62家光伏企业32000名雇员,到2013年减少到40家光伏企业11000名雇员。如印度最近将太阳能指标从2020年的20吉瓦调整到了100吉瓦。
同时,由于全球光伏组件装机容量与产量之间差距的拉大,光伏组件生产的利用率也在不断下降。此外,EIA还表示,某些情况下,国家指标并不代表一个国家未来的太阳能光伏组件市场。此外,许多国家倾向于调整其光伏指标。EIA报告指出,光伏组件生产的利用率在2011年达到顶峰,产量为36.5吉瓦,容量为52吉瓦,利用率达70%。超过50个国家已经建立了国家太阳能指标,到2020年共计将超过350吉瓦。这一趋势也发生在中国,近年来中国光伏组件制造商也从300家企业减少到100家。
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最新报告显示,近年来,全球太阳能光伏组件产量增速开始放缓,2006-2011年年均增长78%,2011-2013年下降到4%。太阳能装机容量目前排名最前的6个国家德国、意大利、日本、西班牙、法国和中国,在2012年占全球总装机量的76%,到2020年将占全球目标总数的61%。
2013年,虽然光伏组件产量和装机容量都略有增加,但是利用率已下降到66%。对此,EIA报告指出,未来太阳能光伏需求将会被主要国家光伏装机目标所影响
同时,由于全球光伏组件装机容量与产量之间差距的拉大,光伏组件生产的利用率也在不断下降。此外,EIA还表示,某些情况下,国家指标并不代表一个国家未来的太阳能光伏组件市场。
对此,EIA报告指出,未来太阳能光伏需求将会被主要国家光伏装机目标所影响。超过50个国家已经建立了国家太阳能指标,到2020年共计将超过350吉瓦。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最新报告显示,近年来,全球太阳能光伏组件产量增速开始放缓,2006-2011年年均增长78%,2011-2013年下降到4%。这一趋势也发生在中国,近年来中国光伏组件制造商也从300家企业减少到100家。
2013年,虽然光伏组件产量和装机容量都略有增加,但是利用率已下降到66%。例如,德国向国际能源署报告称,德国在2008年底拥有62家光伏企业32000名雇员,到2013年减少到40家光伏企业11000名雇员。
如印度最近将太阳能指标从2020年的20吉瓦调整到了100吉瓦。光伏组件生产增速放缓和利用率下滑引发全球光伏市场效应,光伏企业走向精简与合并。
太阳能装机容量目前排名最前的6个国家德国、意大利、日本、西班牙、法国和中国,在2012年占全球总装机量的76%,到2020年将占全球目标总数的61%。此外,许多国家倾向于调整其光伏指标。
EIA报告指出,光伏组件生产的利用率在2011年达到顶峰,产量为36.5吉瓦,容量为52吉瓦,利用率达70%。例如美国没有制定国家指标,只有几个邦建立了可再生能源组合标准,其中对太阳能指标进行了明确。到2020年全球完成350吉瓦光伏装机目标,要求从2013年到2020年平均每年完成40吉瓦的装机容量,这相当于2013年光伏组件生产总量,同时还要求光伏制造能力达到60吉瓦/年(二)光伏产业、政策及市场亟待加强互动,外部市场依赖高有一定影响。
同时,欧美等国已发生多起针对我国光伏产业的贸易纠纷,类似纠纷今后仍将出现,主要原因有:一是我国太阳能电池成本优势明显,对国外产品造成压力;二是国内光伏市场尚未大规模启动,产品主要外销,可能引发倾销疑虑;三是我国相关标准体系尚不完善,存在产品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而国内光伏产业在很多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国际竞争压力不断升级:多晶硅关键技术仍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晶硅电池生产用高档设备仍需进口,薄膜电池工艺及装备水平明显落后。
(五)市场应用不断拓展,降低成本仍是产业主题太阳能光伏市场应用将呈现宽领域、多样化的趋势,适应各种需求的光伏产品将不断问世,除了大型并网光伏电站外,与建筑相结合的光伏发电系统、小型光伏系统、离网光伏系统等也将快速兴起。(一)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有广阔前景,新能源转型升级是良好机遇。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太阳能热利用和光伏光热发电、生物质能等。据了解,随着国内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大规模应用及快速发展,其上游的多晶硅大规模产业化生产及应用技术已日趋成熟,尤其是从国内及全球现有生产工艺水平看,已可实现整个多晶硅生产产业链和系统内部的封闭运行,从而接近零排放水平。
留言0